以“党群同心、军民情深、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”为内涵的沂蒙精神,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既是历史的、又是时代的;既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革命精神,又是一种具有普遍价值的时代精神。
2025年1月21日,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成功举办,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会长于爱梅同志上台作2024年度工作总结报告。

受山东省琅琊社工组织邀请,上海大学“青言·红蒙”志愿宣讲团也参加了此次总结会。会后,上海大学“青言·红蒙”宣讲团成员、通信学院2024级理工Ⅲ类2班学生刘炳杉对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会长、“沂蒙新红嫂” 于爱梅进行了采访,深入探讨沂蒙精神在当代的传承与弘扬。

谈到“沂蒙精神在当代青少年中应如何传承”,于爱梅老师指出,讲好沂蒙故事是关键,要让青少年通过生动故事感受那段历史,理解沂蒙精神“党群同心、军民情深、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”的内涵。同时,学校、家庭和社会需形成合力,营造浓厚红色文化氛围,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。
对于做好宣讲活动的经验技巧,于爱梅老师强调宣讲员需深入了解沂蒙历史,熟知每个故事,确保讲述准确。宣讲时要用心用情,以真挚情感打动听众,并结合时代特点与听众需求创新形式,让沂蒙精神更鲜活地呈现。
宣讲团成员与“沂蒙母亲”王换于的孙女、百岁沂蒙红嫂张淑贞的女儿、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会长于爱梅合影留念。

采访结束后,宣讲团成员刘炳杉深受触动,他说,言谈间能感受到于爱梅老师做好弘扬沂蒙精神工作的“韧劲”,这就是沂蒙精神不畏艰难、敢于胜利的生动体现。“青言·红蒙”宣讲团将在后续的宣讲中“挖掘沂蒙历史,用心用情讲好沂蒙故事”,将沂蒙革命和沂蒙精神故事传播到更远的地方,触动更多人的心灵,影响更多的人。
(撰稿:丁研博、刘炳杉)